法律英语:法学概论(第3版)(21世纪法学系列双语教材) epub
内容简介
法律英语和英美法的双语教学在当今的法学教育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编写一本适合现阶段学生学习要求的法律英语和英美法概论教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郭虹编辑和作者曾就如何编写法律英语和英美法双语教材进行过一次深入的讨论,达成了一个共识:随着我国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和授课教师法律视野的开阔,使用原版教材进行法律英语的系统教学已是迫在眉睫。恰逢此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引进了美国培生出版集团的美国法学院教材,我们商定,以法律英语系列教材的方式将美国原版教材引入中国的法学双语教学中。而之所以要编写系列教材,是因为法律英语的学习绝不仅仅是英文加法律单词,不懂英美法来学习法律英语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英美法博大精深,单靠一两本教材如何能将其精华囊括殆尽?因此,结合各个部门法全面、系统地出版适合我国教学现状的双语教材将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选取哪一本教材作为系列教材的开篇之作则成了头等大事。
在众多的原版教材中,由乔安妮·班克·黑姆斯和伊冯娜·伊肯所著的Introduction to Law一书,引起了作者的注意。万事开头难,法律英语和英美法的学习也不例外,总要有一个“入门”的教材将学生引入英美法学习的殿堂中来,这就要求教材要难易适中,此外,还要有基础性和全面性,要较为全面地把英美法的基础知识介绍清楚,从而为以后的法律英语和英美法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此观之,该书即是一本符合我国现阶段法律英语和英美法双语教学需求的恰当之选。该书在内容上系统介绍了英美法的基本知识,其最大特点是以其简单精练的语言——即Plain English来撰写法学教材,因此对该书的使用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通过“简单”的语言掌握“复杂”的英美法知识,在英文中学习法律,在法律中提高英文。因此,将其译为《法律英语:法学概论》,既是希望通过该书将法律英语和英美法概论的双语教学有机结合,为法学双语教学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也希望将此书作为法律英语系列教材的开篇之作,从概论开始,逐步深入各个部门法,建立一个法律英语和英美法的教材体系。
本教材在原著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法学双语教学的现实需求,分为中英文两个部分,其英文部分选取了原版教材中的十章进行适当改编,其覆盖范围包括了英美普通法的核心基本理论和主要的部门法基础知识。中文部分在编写过程中考虑到学习法律英语和英美法双语教学的特殊性——既有学习法律术语和基本的法律知识的专业性要求,还要掌握法律英语中的语言技能,在体例上做了如下安排:
首先,将原书中标出的基本的法律词汇进行翻译,以便于理解和掌握,此为“基础词汇释义”。
其次,选取原书中值得深入分析的重点法律词汇进行详细分析,英汉并重,即“重点词汇详解”。
序言法律英语:法学概论(第3版)再次,原书虽然是法律教材,但是语言简单精确,结合法律语境学习英语语言技巧并学以致用,则是法律英语学习的事半功倍之坦途,因此本书中文部分还特别列举了值得好好体会的语言知识点,即“英语技能提高要点提示”。
又次,法律英语的学习绝不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单词、几个句子,不懂法律知识,也难以学好法律英语,至少是掌握不了其中之精髓,本书中的“重点法律知识分析”部分即选取了法律知识要点进行详细分析,力图使读者体会其中的内涵。
最后,英美普通法的特点在于其案例法体系,案例的学习是学习法律英语不可或缺的部分,本书中的“案例解析”部分即对教材中的案例结合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既有层层递进的详细论述,也有结合案例情况以问题形式进行的启发式分析,并且还点出了案例中的语言要点。目的只有一个,即使读者深入理解案例的精髓和熟悉案例的语言韵味,不再对案例感到陌生和排斥,期待读者在阅读完本书中二十个左右的案例后能对英美法案例有一个切身的认识。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在本书的编写中,还穿插了“词义辨析”和“Small quiz”两个小栏目,前者是对需要掌握的同义词或近义词进行了比较分析,促使读者更为全面地掌握词汇的含义并能熟练使用,而后者则是结合具体的知识点,通过提小问题的方式,帮助读者主动思考,加深理解。
作者在双语教学中有一个切身体会——启发式和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在运用教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有两个方面值得关注:
第一,运用英语教学中的paraphrase的教学方式,鼓励(甚或在适当的时候采用“强迫”)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词汇,重述案件的概况,将教材中已有的词汇、短语、句型有机地融入自己的表述中,特别是将在教材中出现的一些看似简单和日常化的词语运用到法律语言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并能排除学生对法律英语的畏难情绪。
第二,与其他法律英语和英美法教材相比,本教材的一大特点在于其较为充实的案例。众所周知,案例教学是英美法学教育的特色之一。通过案例的学习读者可以掌握英美法的语言特点和思维方式。因此,对于本教材中的案例,授课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结合案情分为原、被告双方进行课堂辩论,利用教材中教授的案例分析方法进行案例分析的课堂提问和发言,利用教材中教授的诉讼文件的书写格式模拟案件的起诉书等法律文件,全面利用网络资源对相关案例的背景资料进行查询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案例涉及的法律理论写小论文,等等,从而使学生能够活学活用法律语言,掌握英美法的思维技巧。
总之,作者希望通过本书为我国法学教育的双语教学贡献一份力量,其中疏漏之处,诚挚希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姜栋
2009年7月
作者简介
法律英语和英美法的双语教学在当今的法学教育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编写一本适合现阶段学生学习要求的法律英语和英美法概论教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郭虹编辑和作者曾就如何编写法律英语和英美法双语教材进行过一次深入的讨论,达成了一个共识:随着我国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和授课教师法律视野的开阔,使用原版教材进行法律英语的系统教学已是迫在眉睫。恰逢此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引进了美国培生出版集团的美国法学院教材,我们商定,以法律英语系列教材的方式将美国原版教材引入中国的法学双语教学中。而之所以要编写系列教材,是因为法律英语的学习绝不仅仅是英文加法律单词,不懂英美法来学习法律英语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英美法博大精深,单靠一两本教材如何能将其精华囊括殆尽?因此,结合各个部门法全面、系统地出版适合我国教学现状的双语教材将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选取哪一本教材作为系列教材的开篇之作则成了头等大事。
在众多的原版教材中,由乔安妮·班克·黑姆斯和伊冯娜·伊肯所著的Introduction to Law一书,引起了作者的注意。万事开头难,法律英语和英美法的学习也不例外,总要有一个“入门”的教材将学生引入英美法学习的殿堂中来,这就要求教材要难易适中,此外,还要有基础性和全面性,要较为全面地把英美法的基础知识介绍清楚,从而为以后的法律英语和英美法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此观之,该书即是一本符合我国现阶段法律英语和英美法双语教学需求的恰当之选。该书在内容上系统介绍了英美法的基本知识,其最大特点是以其简单精练的语言——即Plain English来撰写法学教材,因此对该书的使用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通过“简单”的语言掌握“复杂”的英美法知识,在英文中学习法律,在法律中提高英文。因此,将其译为《法律英语:法学概论》,既是希望通过该书将法律英语和英美法概论的双语教学有机结合,为法学双语教学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也希望将此书作为法律英语系列教材的开篇之作,从概论开始,逐步深入各个部门法,建立一个法律英语和英美法的教材体系。
本教材在原著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法学双语教学的现实需求,分为中英文两个部分,其英文部分选取了原版教材中的十章进行适当改编,其覆盖范围包括了英美普通法的核心基本理论和主要的部门法基础知识。中文部分在编写过程中考虑到学习法律英语和英美法双语教学的特殊性——既有学习法律术语和基本的法律知识的专业性要求,还要掌握法律英语中的语言技能,在体例上做了如下安排:
首先,将原书中标出的基本的法律词汇进行翻译,以便于理解和掌握,此为“基础词汇释义”。
其次,选取原书中值得深入分析的重点法律词汇进行详细分析,英汉并重,即“重点词汇详解”。
序言法律英语:法学概论(第3版)再次,原书虽然是法律教材,但是语言简单精确,结合法律语境学习英语语言技巧并学以致用,则是法律英语学习的事半功倍之坦途,因此本书中文部分还特别列举了值得好好体会的语言知识点,即“英语技能提高要点提示”。
又次,法律英语的学习绝不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单词、几个句子,不懂法律知识,也难以学好法律英语,至少是掌握不了其中之精髓,本书中的“重点法律知识分析”部分即选取了法律知识要点进行详细分析,力图使读者体会其中的内涵。
最后,英美普通法的特点在于其案例法体系,案例的学习是学习法律英语不可或缺的部分,本书中的“案例解析”部分即对教材中的案例结合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既有层层递进的详细论述,也有结合案例情况以问题形式进行的启发式分析,并且还点出了案例中的语言要点。目的只有一个,即使读者深入理解案例的精髓和熟悉案例的语言韵味,不再对案例感到陌生和排斥,期待读者在阅读完本书中二十个左右的案例后能对英美法案例有一个切身的认识。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在本书的编写中,还穿插了“词义辨析”和“Small quiz”两个小栏目,前者是对需要掌握的同义词或近义词进行了比较分析,促使读者更为全面地掌握词汇的含义并能熟练使用,而后者则是结合具体的知识点,通过提小问题的方式,帮助读者主动思考,加深理解。
作者在双语教学中有一个切身体会——启发式和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在运用教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有两个方面值得关注:
第一,运用英语教学中的paraphrase的教学方式,鼓励(甚或在适当的时候采用“强迫”)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词汇,重述案件的概况,将教材中已有的词汇、短语、句型有机地融入自己的表述中,特别是将在教材中出现的一些看似简单和日常化的词语运用到法律语言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并能排除学生对法律英语的畏难情绪。
第二,与其他法律英语和英美法教材相比,本教材的一大特点在于其较为充实的案例。众所周知,案例教学是英美法学教育的特色之一。通过案例的学习读者可以掌握英美法的语言特点和思维方式。因此,对于本教材中的案例,授课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结合案情分为原、被告双方进行课堂辩论,利用教材中教授的案例分析方法进行案例分析的课堂提问和发言,利用教材中教授的诉讼文件的书写格式模拟案件的起诉书等法律文件,全面利用网络资源对相关案例的背景资料进行查询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案例涉及的法律理论写小论文,等等,从而使学生能够活学活用法律语言,掌握英美法的思维技巧。
总之,作者希望通过本书为我国法学教育的双语教学贡献一份力量,其中疏漏之处,诚挚希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姜栋
2009年7月
目录
资源标签点击标签可查看对应分类的资源